中醫傷科
中醫如何治療傷科、運動傷害
俗話說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而在中醫傷科的領域裡也有一句名言 :凡受傷過的必留下痛處,而且受傷處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治療,是絕對不會自行痊癒的;只會變成陳舊傷或像潛水艇般地潛藏至骨膜或肌肉深處,待到天氣氣候轉變之時,或刻意按揉之際,就會顯現其痛楚;更會容易變成風濕關節疼痛的症狀。
中醫傷科的處理講究對症下藥,確實有非常良好的治療效果,在初傷急性期主張採以清熱、消腫、化瘀。對於久傷的症狀適合以補養肝腎、強筋壯骨,與現代醫學不謀而合。如腳踝扭傷、大腿拉傷、腰背閃傷是一般常見的運動傷害或意外,但絕大多數人對事後的正確處理方式並不是很清楚而常有處理不當導致延後治癒的結果,甚至於造成二度傷害的情況產生。
中醫傷科的角度,受傷後須注意事項
傷科治療要注意的是急性期有紅腫熱痛發炎情形,千萬不可推拿按摩,以免組織再次受損;亦不可用熱性藥布如辣椒膏等,否則有如火上加油,中醫治病是強調辨證論治「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必須注意的。受傷組織在72小時後,進入到恢復期,身體會出現肌肉酸痛、關節僵硬等症狀,此時應輔以熱敷、中藥藥蒸、內服活血為主、補筋為輔的中藥、外敷定痛散等活血消腫止痛中藥,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及血液對軟組織的營養補給,並促使身體排出壞死的細胞及廢棄物,加速受傷的肌肉、韌帶等組織能順利完成修復工作。
另外可食用溫熱的飲食或予以熱敷患處則能擴張血管與經脈,使血流量增加,充分供給修復損傷所需的物質與能量,加速傷處復原的進度;這也就是中醫傷科在治療前皆須先施以藥水蒸汽薰洗或紅內光熱敷的原因。
傷骨科如何後續調理
中醫理論上:「肝主筋、腎主骨」補養氣、血、肝、腎,增強筋骨強度,是中醫傳統優良的治療保健方法。常用處方有六味地黃丸、獨活寄生湯、健步丸、龜鹿二仙丸、左歸丸、右歸丸等可供選用。正確的運動傷害處理觀念與運動習慣養成都是現代人的必修課程,有強健的個人才有富強的國家,所以傳達老祖宗好的治療觀念與方式,是值發揚的,讓它造福更多需要照顧的病患也是中醫師的責任。
李阿立院長
哮喘內外寒症,治療不當或病情蔓延日久,內郁寒邪郁而化熱,除出現表寒外,兼見肺熱徵像,痰由白變黃,苔黃膩,宜溫散表寒兼清肺胃內熱,以大青龍湯加減藥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