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治療中醫臨床治療驗方

中醫治療感冒定義範圍

感冒亦稱傷風。係四時以風邪為主,或兼夾時令主氣侵犯人體肺衛而引起的疾病。臨床上以頭痛、鼻塞、流涕、噴嚏、惡寒、發熱、咳嗽等為主症。病情輕病程短者能自愈。若病情較重者需要積極治療,或是流行性感冒稱作時行感冒較為難治。

病因病機

外因氣候變化,寒暖失常,風邪為主或有兼夾寒熱邪氣侵襲人體。

內因正氣不足,將息失宜,奏理疏懈,衛氣不固。

病機病在肺衛,實証居多,或為本虛標實,少傳變 ,傳變入肺而起

中醫治療感冒辨証要點及用藥治療原則

中醫治療感冒主要辨別風寒、風熱。兼夾症候。辨別偏虛偏實。治療原則以解表為主。採用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扶正解表及宣肺肅肺為原則。

辨証選方:實証分風寒、風熱、表寒裹熱。虛証分氣虛、陽虛、血虛、陰虛。

感冒風寒中醫臨床治療驗方

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體痛。鼻塞聲重、鼻癢噴嚏,痰涕清稀發熱脈浮數,惡寒脈浮緊。宜辛溫解表,宣肺散寒。以荊防敗毒散、麻黃湯、桂枝湯、頭痛川芎茶調散,體痛羌活勝濕湯,鼻塞鼻涕多辛夷散、蒼耳散。胸悶十神湯。喘咳金沸草散、小青龍湯等藥治之。

感冒風熱中醫臨床治療驗方

發熱、微惡風、汗出、頭痛。息熱鼻咽乾痛,痰涕黃稠。脈浮滑數。宜辛涼解表,祛風清熱。以銀翹散、桑菊飲治之。

 

 

  • 表寒裏熱
    証屬肺胃素有蘊熱,復感風寒外束。治宜解表清里。以麻杏甘石湯加羌活、魚腥草。或九味羌活湯、柴葛解肌湯、大青龍湯、三黃石膏湯、防風通聖散、定喘湯等藥治之。
  • 氣虛感冒
    治宜益氣解表,調和營衛。以參蘇飲、人參敗毒散、黃耆桂枝五物湯等藥治之。
  • 陽虛感冒
    治宜溫陽解表。以桂枝加附子湯、再造散等藥治之。
  • 血虛感冒
    治宣養血解表。以蔥白七味飲等藥治之。
  • 陰虛感冒
    治宣滋陰解表。以加減葳蕤湯等藥治之。
感冒應注意事項

正確處理祛邪與扶正的關係。祛邪不傷正,扶正不助邪。靈活掌握辛溫與辛涼,宣肺與肅肺的治療法則。風寒宜辛溫,風熱宜辛涼。咳喘初起宜宣肺,日久宣肅肺。

仔細辨清一般感冒與時行感冒的不同特點。治療原則基本相同。以風熱為多。提早加重清熱解毒之品,如大青葉、板藍根、蚤休、野菊花、射干、玄參之類等藥治之。

咳嗽病中醫臨床治療驗方

所謂醫生怕治嗽,做水泥工怕抓漏,只表示咳嗽症不好治療,其實以中醫辨症分治,對症下藥方法,對於咳嗽症並不難治,咳嗽多因內傷七情,外合六淫,皮毛受之邪氣,引起咳嗽,中醫治療確實有一定的效果。

有聲無痰曰咳,是肺氣傷而不清。

無聲有痰曰嗽,是脾濕而成疾。

外感咳嗽為風、寒、濕、暑、燥、熱引起的病因病變。

內傷咳嗽為五臟病變相互牽連引起咳嗽,或氣血虛衰,食積聚熱引起,須依據臨床、症狀及五臟病變,五臟虛實,分別辦症論治。

中醫臨床治療咳嗽驗方

小孩傷風咳嗽、流鼻水無熱,以紫蘇、薄荷、蜜麻黃、前胡、桑白、蜜桔梗、批把、藕節、百部、海石、大力、山梔子等藥水煎服。

感冒咳以嗽防風、前胡、桑葉、北杏、括萎實、炒枳殼、陳皮、知母、雲苓、浙貝、甘草等藥水煎服用。

熱咳以麻黃、柴胡、杏仁、黃苓、過山龍、批把、藕節、阿膠、桑葉、甘草等藥水煎服。

常用咳嗽處方

止嗽散、寧嗽散、頓嗽散、二陳湯、杏蘇散、桑菊飲、麥門冬湯、百合固金湯、柴陷湯、滋陰降火湯。

氣喘病中醫臨床治療驗方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很常見的陣發性過敏性疾病。在發作間歇期或治療緩解後,症狀可完全消失,一如常人。支氣管哮喘典型發作前,常有先兆症狀:如咳嗽、胸悶或連續打噴噫等,此時如不及時治療,可迅速出現喘息。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時直氣急、哮鳴、咳嗽及多痰、呼氣困難。患者常被迫採取坐位,兩手前撐,兩肩聳起,額部冒冷汗,痛苦不堪。嚴重時唇指發紺。每次發作,歷時數小時甚至數日才逐漸緩解。

支氣管哮喘可分為三種類型
  • 感染性哮喘 (內因性哮喘)
    誘發原因多為反覆的上呼吸道或肺部感染。

 

  • 吸入性哮喘 (外因性哮喘或花粉型哮喘)
    這一類型的支氣管哮喘與吸入外界過敏性物質有密切關係。如吸入各種風媒花粉、灰塵、塵蟎、動物皮毛、人類和動物皮屑、真菌孢子以及多種有機粉塵,都能迅速引起哮喘發作,或幾小時後才引起哮喘發作。這類病人往往有過敏性家族史。

 

  • 混合型哮喘
    兼有上述兩型的特點。此類患者的病史多半較長,起病常屬吸入型由於以後反覆發作,逐步成為終年哮喘而無緩解季節,哮喘病的發病季節以秋、冬兩季為主。
支氣管哮喘病人主要的體徵

胸廓膨脹,隆起呈桶狀胸,胸鎖乳突肌緊張,腹壁強直,肺部叩診呈高清音。聽診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伴有乾性囉音及哮鳴音,當伴有支氣管炎或繼發感染時,可聽到濕性囉音。

中醫對於氣喘病病因

支氣管哮喘屬於中醫的哮症範疇。多係肺內伏痰留飲外邪觸發所致。肺中伏或因肺虛,肅降失常,津液不布,聚而成痰或因脾虛,健運失職,濕停成痰或因腎虛,氣不化水,水飲上泛而為留飲。本病之發作每因六淫外邪,飲食失宜,情志不舒,操勞過度,觸動肺中伏痰的回飲,故痰隨氣升,氣因痰阻,互相搏擊,阻塞氣道。肺氣肅降不行,以致呼多吸少,喘咳倚息不得臥,喉間哮鳴等現像。

中醫對於氣喘病如何辨症分型治療

中醫對於氣喘病辨症分型治療分為實哮與虛哮,實哮為急性期,虛哮為慢性期。實哮又分為寒哮與熱哮,虛哮又分為氣虛與腎虛,治療時如果能詳細辨症論治,效果會顯現倍加功力。

實哮寒哮型外感風寒症辨症分治

屬於發作初期,病人呈現面色蒼白,畏寒無汗,咳嗽氣逆,咳痰清稀,帶有鼻涕,咳逆倚息不得臥,喉中有痰鳴,舌苔薄白,舌質胖嫩,脈浮緊,宜辛溫解表,散含宣肺,燥痰平喘,以小青龍湯加杏仁、厚撲、白果、枳殼等藥治之。

實哮寒哮型內外寒症辨症分治

病人既有內寒又有外寒,咳喘不能平臥,形寒肢冷,痰清稀,喜熱飲,舌質淡胖,苔薄白,宜小青龍湯加杏仁、厚撲、白果、陳皮、熟附子等藥治之。

實哮寒哮型寒包熱症辨症分治

哮喘內外寒症,治療不當或病情蔓延日久,內郁寒邪郁而化熱,除出現表寒外,兼見肺熱徵像,痰由白變黃,苔黃膩,宜溫散表寒兼清肺胃內熱,以大青龍湯加減藥治之。

實哮熱哮型辨症分治

哮喘發作咳逆倚息不得臥,面色紅而發熱咳吐粘稠黃痰,不易咯出,尿黃便乾,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宜清肺利痰宣肺定喘,以清金降火湯加減治之。

虛哮肺氣虛型辨症分治

面色蒼白,形體無力,氣短易感外邪,舌淡苔薄白脈緩無力或細弱,宜益氣固表,以玉屏風散治之。

虛哮脾氣虛型辨症分治

面色無華,體倦無力,四肢重墜無力,消化不良食慾不好,食後胃脘痞滿,時而欲嘔吐,痰呈白色泡沫舌淡胖,苔膩,脈緩弱,宜健運中焦,升陽健脾,以補中益氣湯加減治之。

虛哮腎陽虛型辨症分治

氣短肢冷畏寒,神疲乏力,顏面浮腫,尿頻,小便淋漓,腰酸腿軟,或陽萎早洩,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沈細無力,宜溫補腎陽兼顧腎陰,以右歸丸加減化裁治之。

虛哮腎陰虛型辨症分治

氣短四肢不冷,午後五心煩熱,自覺胸中熱,口乾而不欲飲,口乾咽燥,夜多盜汗,兩顴潮紅,舌赤少津,脈弦細數。宜滋補腎陰兼顧腎陽,以知柏八味加仙茅、仙靈脾加減化裁治之。

發作期寒虛症

天冷易發,咳痰清稀色白,形寒怕冷,口不渴 ,舌質淡或紫暗,舌苔白膩,脈弦緊。治宜解表散寒,溫肺化痰。

  • 處方藥:桂枝、炙麻黃、五味子、細辛、乾薑、法半夏、甘草、蘇子、白芥子、來菔子、 黨參等藥水煎服。
發作期熱虛症

哮喘突發,發熱,不惡寒,煩躁不安,口乾欲飲,面赤自汗,胸隔滿悶大便秘結,小便黃。脈滑數 ,舌質紅,苔黃。治宜宣降肺氣,定喘化痰。

 

  • 處方藥:生石膏、杏仁、炙麻黃、甘草、桂枝、白芍、細辛、浙貝、魚腥草、黃芩水煎服。

緩解期肺腎陰虧氣短喘急,呼多吸少,痰呈泡沫,手足心熱,失眠多夢,口燥咽乾,小便黃,大便乾,舌淡紅,脈細數。治宜滋陰補腎,納氣平喘

  • 處方藥:太子參、麥冬、五味子、淮牛膝、熟地、山藥、山萸、茯苓等藥水煎服。

緩解期脾腎陽虛氣短息促,呼多吸少,痰清而稀,身倦畏寒,手足不溫,胸悶便溏,腰酸腿軟,小便清長,顏面少華,舌淡苔白,脈沉細。治宜溫陽補腎,化痰逐飲。

  • 處方藥:熟地、製附片( 先熬 )、山藥、山萸、茯苓、肉桂、補骨脂、淫羊藿等藥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