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高、轉骨
每個青少年的成長發育期不盡相同,有些早熟,有些則發育較遲。女生通常比男生早發育。
「青春期」的年齡從十至十二歲開始,一直到十六、十七歲。實際上一般 12~13 歲為男性長高、轉骨高峰期, 9~10 歲為女性長高、轉骨峰期。
人類有兩階段的長高加速更年期,第一階段是新生兒出生到六個月,第二階段則是青春期,增高的極限與時間則因人而異。影響身高的因素大致分為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遺傳,後天則受營養、運動、睡眠、情緒、疾病等影響。
助長高發育的天然食物分為五大類
(1.)牛奶:豐富鈣質,對骨骼生長極為重要。
(2)魚類:蛋白質的最佳來源,尤以沙丁魚為最。
(3.)菠菜:含豐富的維生素A、B、C以及礦物質、鐵、鈣、葉酸等,是綠色蔬菜的代表,唯使用前需先川燙,以去除含有的草酸,草酸會與鈣形成草酸鈣,易致體內結石。
(4.) 胡蘿蔔:富含胡蘿蔔素,極易被人體吸收,轉換成維生素A,幫助骨骼與牙齒的發育。
(5.) 柑桔:富含維生素 A 、 B 、 C 和鈣。
換言之,促進成長,「轉骨」成功,重視的是均衡的營養。
除了均衡的飲食,還必須配合適當的運動,它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使骨組織血液供應充分、使新陳代謝旺盛、使軟骨細胞分化旺盛,以促進骨質生長。更可以改善體內水、氧、熱的平衡,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增加食欲,保證營養素的充足攝取,戶外運動,也可以得到適量的日光照射,日光中的紫外線有助於皮膚合成維生素 D,維生素 D 3 是骨骼吸收鈣不可或缺的物質,這些都有助於骨質的生長。但要注意,劇烈的運動對小孩的發育也會造成不利,一般來說,學齡前的循環系統和肌肉系統非常嬌嫩,尚未發育完成,不適合做重負荷的運動。在青春期,人體的心血管和肌肉系統有一定的發育,能承受外來較大的負荷,是體育運動的最佳時期。
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促進長高、轉骨的重要關鍵。人類的生長發育與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有密切關係,生長激素可以促進機體蛋白質的的合成,具有刺激骨軟骨生長的作用, 從而促進兒童骨骼發育,使身高增長,但腦垂體並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分泌生長激素。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 24 小時都有分泌生長激素,但入兒童時期時,體內的生長激素只有睡眠時才分泌生長激素。進入青春期,睡眠時的生長激素成直線上升, 20 歲以後逐漸減少。
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在穩定的心情環境中成長。現代心理學研究,精神經常處於緊張或壓抑的狀態,如憂鬱、焦慮或急燥,會使大腦功能紊亂,導致生長激素、胰島素分泌失常,對生長極為不利。英國倫敦皇家自由醫院的研究發現,生長在不和睦或時常發生衝突的家庭,有 31% 的小孩子比平均身高還矮一些;而快樂家庭中的小孩在 21% 以上屬最高者行列。可見家庭不和亦是造成兒童發育遲緩的原因。
中醫長高轉骨觀點
中醫醫典中曾述及『女子二七天葵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男子二八,腎氣盛,天葵至,精氣溢瀉……。』表示男生在十六歲、十七歲左右、女生在十四、十五歲左右者,是青少年增高的最佳黃金期。把握此時機,透過中藥調補脾腎,促進生長發育,能有效的長高、轉骨。
中醫認為長高、轉骨,腎為先天之本,且「腎主骨」,也就是骨頭的發育與腎的關係最大,因此腎氣的盈虧,主導著發育情形的優劣;而脾胃?後天發育之本,脾強胃健則對營養的消化吸收增強,更有助於生長發育。
中醫「轉骨方」是以補腎為主,補氣血為輔。「轉骨方」的藥材男女有別,女偏重補血,男重補精氣,共同特色都是補腎益脾。
以中醫理論長高、轉骨, 腎主藏精,而精生髓,髓居骨中。骨的生長發育,有賴於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營養。《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腎主骨生髓」。小兒窗門遲閉,骨弱無力,以及老年人的骨質脆弱,易於骨折等,都與腎中精氣不足、骨髓空虛有關 。《素問 上古天真論》曰:「丈夫……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女子……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強壯,……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故形壞而無子矣」。古人把人體的生長壯老,皆歸之於腎氣的盛衰。
長高、轉骨可見腎氣與垂體前葉分泌的生長激素、生乳素、促進腺激素和甲狀腺、腎上腺皮質等均有密切的關係。垂體前葉分泌有六種激素,其中生長激素能促進組織內蛋白質合成,抑制蛋白質分解,維持人體生長,骨質發育。如果垂體產生毛病,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在幼年就會發生侏儒症,就是到了成年,身軀仍然非常小,性腺不發達,但智力不低下。相反,如果幼兒時期,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則發生巨人症,形成四肢過長,但肢體不均稱的情形。
中醫長高、轉骨認為人一生當中骨頭成長分裂的旺盛是由腎氣的盈虧來主導,腎氣充盈,骨頭生長便比較快速,而腎氣的充盈與否,又與脾胃相關聯,脾胃主導人體的消化吸收與氣血的循環, 脾強胃健則可增強營養的消化吸收,將有助於生長發育, 因此轉骨方裡的藥材多為補脾腎為主。補腎氣的中藥如: 續斷,苦溫補腎,能宣通血脈、理筋骨。杜仲,補肝腎虛,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能使筋骨相著。鎖陽,甘溫補陰,潤燥養筋,補腎興陽。肉蓯蓉,補命門相火,滋潤五臟,益髓強筋。健脾補氣的中藥如:黃耆,補中,壯脾胃。黨參,補中益氣,和脾胃。茯苓,甘溫益脾,調理營衛、氣血。白朮,甘能補脾,在血補血,在氣補氣…。
李阿立院長